詳細內容 : |
對于中餐廳而言,食客很少能被允許進廚房,所以“眼不見為凈”成為很多人吃飯時無奈的調侃,而杭州“陽光廚房”的出現或許能改變這種情況——這里,攝像頭能實時“播報”廚房信息,如菜肴制作過程,食客則能通過電視屏幕監控自己點的每道菜。但還是有不少消費者覺得“陽光廚房”監控制作過程只是“后期功夫”,前期的食材是否新鮮仍無從得知。 在餐飲行業中,經營者和消費者的關系并不對等,食物加工過程于消費者而言是隱秘的。“陽光廚房”讓顧客對食物加工有了知情權,會對其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這種創新還是值得鼓勵。但食品生產加工是環環相扣的鏈條式流程,要保證從田間到廚房全過程都合乎安全衛生標準,這可不是在廚房里裝上攝像頭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保證食品安全應是生產者、加工者和監管者的分內之事,而非消費者的責任。日本對所有農產品建立了“身份證”,農戶必須記錄蔬果、肉乳制品等農產品的生產者、生產所在地、使用的農藥和肥料、收獲和出售日期等信息,一旦問題出現,即可追溯其生產及流通信息,責任到位。美國則采取專業人員進駐食品加工廠、飼養場等方式,從原料采集、生產、流通、銷售和售后等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監管。這些都給我們提供了保障食品安全的經驗。 要從根本上解決該問題除了要加強法律和制度的建設,完善食品檢測體系,強化監督力度,還須對違規者進行嚴懲。只有多管齊下、層層把關才能改變整個食品生產加工的大環境,讓經營者自律守法,這樣才能使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恢復信心、重獲“安全感”。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