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內容 : |
現代生活給人們提供了數不勝數的食品種類,公眾對食品的營養、品質和美味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在一些“明星食品”受捧的光芒背后,食品添加劑扮演著改善食品品質的決定性角色。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拷問的同時,食品添加劑被公眾認為是多起食品安全事故的罪魁禍首。那么食品添加劑究竟是何物?與食品安全問題何等關聯?記者拜訪專家,查閱資料,向您掀開它的真實面紗。 食品安全問題的“替罪羊” “三鹿奶粉”事件爆發后,蘇丹紅鴨蛋、甲醛白菜、膠狀雪糕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將食品添加劑推到風口浪尖,部分公眾甚至呼吁廢除食品添加劑。盡管科學界人士向公眾解疑釋惑,媒體大幅度科普宣傳,多起事件最終查清與食品添加劑無關,但公眾傳播中仍流行著“食品添加劑有毒論”,只要有食品安全事件發生,食品添加劑成為“躺槍”主角。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丁表示:“食品添加劑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越是發達國家,食品添加劑的品種越是豐富。只有確有必要使用、安全可靠并經過國家批準的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像三聚氰胺、蘇丹紅、瘦肉精等屬于非法添加物,必須與食品添加劑區分開!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主任郭麗霞認為,食品添加劑之所以代人受過,一是風險交流力度不夠,科學的手段還比較少;二是公眾對科學知識的認知還不夠;三是關于食品添加劑的科普力度不大。 改善食品品質的“魔術師” 食品加工中使用不同的食品添加劑,可以幫助改善品質、延長貯存、塑形提色等等,讓食品變得更加鮮美,可以稱為食品的“魔術師”,但由于公眾的誤解,如今卻被“妖魔化”。 省食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食品安全部主任尹紅娜表示:“食品添加劑本身沒有任何毒性,食品添加劑的用法和用量有嚴格的規定,只有過量使用、越界使用才會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記者了解到,在我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分別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監管、生產和使用。因公眾誤解和多起濫用食品添加劑的事件發生,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本身監管力度也不斷加大。 前不久,國家食藥監總局對全國31個省份的食品添加劑獲證生產企業進行了專項監督抽檢,共抽取產品1567個批次,其中9個批次產品檢出質量指標不合格,我省并不在列,已責令山東、廣東、廣西等省份的6家企業停產整改,1家企業移交公安部門立案查處。 現代食品工業的“貢獻者” 食品界人士都說,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的靈魂,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記者查閱資料發現,這番說法有歷史依據。食品添加劑并非現代食品工業的產物,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歷史與人類文明史一樣悠久。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便開始使用食用色素,公元800年,我國南宋時期便開始使用亞硝酸鹽腌制臘肉。我國老百姓炸油條使用的明礬、小蘇打也是食品添加劑,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 省衛計委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處處長李紅星表示:“食品添加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作用越來越明顯,比如面包、香腸、啤酒、包子、油條等,只要需要加工的食品都要使用食品添加劑,反而如果不使用,因食品本身的品質變化,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我們每年都會對食品行業進行食品安全評估預測,科學數據告訴我們,食品添加劑的正常使用不會引起食品安全事故! 據了解,中國商品分類中的食品添加劑種類共有35類,包括增味劑、消泡劑、膨松劑、著色劑、防腐劑等,含添加劑的食品達萬種以上。其中,《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和國家衛計委公告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分為23類,共2400多種,制定了國家或行業質量標準的有364種。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