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內容 : |
近年來,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頻發,世界各國對食品安全的相關要求不斷嚴格,針對食品衛生管理、添加劑使用以及標簽等方面的監管持續升級,同時對于進口食品的查驗要求也不斷更新。自今年4月份以來,歐盟、日本、韓國等主要市場以及越南等新興市場相繼發布食品安全新規,防控力度頻繁加碼,相關出口企業須引起高度關注。 食品法規升級發展中國家漸成主角 食品安全法規的升級加碼一直以來都是發達國家更為頻繁主動,發展中國家往往較少涉及。但是近年來,不僅僅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爭相發布新法規,越南、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也不甘心當“配角”,頻繁發布、更新或修訂食品安全法規,使得技術貿易壁壘不再是發達國家的“專利”。 近期,越南、泰國、阿曼、巴林等發展中國家紛紛發布進口食品查驗要求以及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食品安全法規規定,發布頻率幾乎與發達國家平分秋色。例如秘魯國家農業衛生局發布通報,根據秘魯《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規,制定了《乳及乳產品法規》,規定了進口供人消費牛奶、酸奶及鮮奶酪所必須滿足的要求,以保護國民生命及健康,防止誤導、迷惑或欺騙消費者的行為。 巴林發布法規g/tbt/n/bhr/381,要求食品添加劑的包裝和標簽規定作為強制性要求,產品的包裝要求干凈安全,并用有蓋的容器進行包裝,以避免外部大氣污染。同時,要求包裝材料必須不與產品發生反應。菲律賓發布了漿果衛生規范國家標準(pns)最終草案,包括如何在鮮漿果初級生產、包裝、分配和消費過程中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危害的具體指南。 食品添加劑、標簽成監管重點 除了一般基礎性的食品衛生法規外,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以及食品標簽要求常常是各個國家頻繁發布的食品安全法規的重點。 今年4月份以來,在食品伙伴網上發布的20余條食品法律法規類國際預警信息中,約50%均涉及食品添加劑以及食品標簽要求。其中韓國發布公告,提議修改《食品添加劑標準和規范》,這是今年韓國繼發行《水產品加工中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指南》及修訂《食品添加劑規格基準》后,第三次針對食品添加劑提出的相關法規修訂。 而日本已從今年4月1日起,實施了新的食品標示法。不久前,日本消費者廳在東京舉行說明會,對新食品標示基準和機能性食品標示制度進行了說明。新《食品標示法》中的營養成分標示從自愿變為強制,要進行標示的營養成分有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歐盟、俄羅斯等則都針對具體產品對相關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和限量作了具體規定。 進口食品查驗環節受到關注 除此之外,很多國家對進口食品的查驗要求作出了新的規定,成為食品方面技術貿易壁壘的新重點。 例如,依據越南農業部第12/2015/tt-bnnptnt公告規定,自今年5月5日起,將加強查驗進口植物來源的產品,在貨物進關口按照貨物風險抽樣10%送檢,同時規定6個月查驗期內,如果發現進口同一種類和出口國來源的貨品,3次違反食品安全規定時,將實施嚴格的查驗措施,抽樣比例上升至30%,同時對于嚴重違反食品安全規定的進口貨品,將強制復運出口或銷毀,同時將在越南媒體上刊登資訊,強制收回及追溯究其來源,以便消費者采取相關防范措施。 日本厚生省發布了2015年4月1日到2016年3月31日為止的進口食品監督指導計劃,計劃一方面將強化冷凍加工食品成分規格(大腸菌群等)檢測,同時要求進口企業,利用《進口加工食品自主管理相關指南》中規定的確認表格,在進口階段徹底進行自主安全管理。 練好內功、加強外聯是企業應對關鍵 今年一季度,寧波地區出口食品達2.54億美元,但是國外對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斷嚴苛,必將對食品出口企業在原輔料添加劑采購使用、生產加工環節管控等方面造成較大影響。 在此,建議相關出口食品企業從以下幾方面作好應對: 一是要及時關注出口產品相應市場的最新食品法規信息,結合企業自身狀況,排查生產加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點并加以排除。 二是要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加強企業內部質量管控,完善企業自檢自控、產品溯源等體系。 三是加強與檢驗監管部門聯系,及時向檢驗檢疫部門及地方政府部門反映貿易中遇到的問題,檢企共同應對,最大程度地降低貿易風險。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