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內容 : |
昨日下午兩點,區中醫院急診室的電話響起:“城郊一處建筑工地有20名外來務工人員吃飯后,集體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胸悶頭暈跡象。”
救護車呼嘯而出,趕往工地分批運送病人入院。發病之后,病人神志尚清,精神萎靡,全身皮膚泛紫,出現頭暈目眩的狀況,并有上吐下瀉癥狀。 在入院治療后,病人的情緒焦躁不安,其中一位重病癥者甚至出現神志不清的情況……10多位醫護人員迅速投入到急救中,幾分鐘后,事故的元兇被鎖定:食物亞硝酸鹽中毒。 半小時后,三位“病人”從病床上爬起,演練順利結束。原來,這是區中醫院舉行的一場針對群體性亞硝酸鹽中毒的搶救演練,全真模擬了病患食物中毒的救治過程。 急診科護士長郭利琴介紹,亞硝酸鹽食物中毒是夏季常見的飲食中毒病癥,除了腌制食品可能導致中毒外,因夏天高溫,過剩食品因貯藏不當容易出現變質導致亞硝酸鹽含量增多導致中毒。所以,夏季為該類疾病最易發的季節,醫院舉辦這次演練是為了提高醫護人員對突發食物中毒事故的現場救援和處置能力,同時也希望引起市民的重視。 區中醫院急診科醫生虞永興說,亞硝酸鹽食物中毒指食用了含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蔬菜或誤食亞硝酸鹽后引起的一種高鐵血紅蛋白血癥,除了誤食工業硝酸鹽外,導致食物中毒的亞硝酸鹽主要有兩大來源,一是剛腌不久的蔬菜(腌菜)含有大量亞硝酸鹽,如果制作方式不當,混入的硝酸鹽含量過多容易導致中毒。 另一方面,常見的綠葉類蔬菜,如菠菜、芹菜、大白菜、小白菜、韭菜、甜菜等含有硝酸鹽,一般攝入量對人體無礙。不過,新鮮蔬菜煮熟后若存置過久,亞硝酸鹽的含量會明顯增高。 那么,是否食用“隔夜菜”就會導致亞硝酸鹽中毒呢? 虞永興認為,這一說法并沒有必然聯系。實驗證明,隔夜菜在30攝氏度以上的開放環境放置48小時,亞硝酸鹽含量確實會有一定幅度上升,但最終數值都在安全范圍之內;如果放置在冰箱中儲存48小時,亞硝酸鹽含量增長很少。剩飯剩菜是否安全,不在于是否隔夜,也不在于儲存時間的長短,而在于食物在儲存過程中是否產生了有害物質或發生了變質。 □醫生提醒 目前,我區不少市民選擇自帶飯盒上班。在濱江上班的謝小姐就是其中一員,在她看來,自己做的飯菜干凈衛生,菜品豐富好吃,還比在外面吃更省錢。 但記者調查發現,對于一早上班的“帶飯族”而言,所準備的飯菜大多為前一天晚上燒好的。 對此,虞永興建議,與剛烹調的食物相比,特別在夏季,隔夜食物的食品安全風險確實更大一些。 他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是早晨起來現做,盡量吃新鮮出鍋的食物。儲存食物或打包時,最好放入干凈的保鮮盒中,待溫度不燙后將保鮮盒放入冰箱保存。 同時,應該少帶綠葉類的蔬菜。因為“帶飯族”所帶的飯菜需要微波爐的二次加熱,不但在此過程中蔬菜的營養成分會被破壞,更為重要的是容易導致細菌滋生,增加食物亞硝酸鹽的含量引起中毒風險。 最后,建議大家在夏季還是應該少食用腌制食品。 |
相關文章: |